<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注:

         

        三川灋苑 | 万万没想到,你发的每一个emoji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发布时间:2023-03-08 10:28:39


        编者按:

        与法同行、知法守法。为努力把全市法院打造成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阵地。周口中院开设「三川灋苑」专栏,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围绕社会关注热点及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制作不同内容的普法作品,进行典型案例普法宣传,满足各类受众多样化的法律需求,切实增强普法工作实效。

        微信作为常用的通讯工具
        表情包早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但如今,表情包不再仅仅是幽默等情感的附属物
        也负载着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
        近日,周口中院审结的一起案件
        以表情包为辅助认定证据
        将表情包写入了判决书

        某救援公司先后七次对某汽车公司进行出车救援
        剩余应付救援费3.7万元
        汽车公司林某向救援公司黄某发送微信
        内容为支付救援公司3.7万元拖车费后,双方彻底清账
        在此之前所有的协定全部作废,无异议请回复同意
        当即林某以微信转账方式支付黄某3.7万元并被黄某接收
        林某回复“握手”表情
        黄某回复“保佑”表情
        后来,救援公司黄某以汽车公司未支付拖车费用为由
        向扶沟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微信“握手”表情包表示友好、赞同对方意见想法
        “保佑”用来祈祷、祝福,或表示感谢、感恩等
        根据日常交流习惯和聊天语境综合分析判断
        黄某对“拖车费全部结清”表示认可
        因此驳回原告救援公司黄某的诉讼请求
        二审周口中院维持原判

        法官提醒您
        不当使用表情包会导致消极结果
        衍生出纠纷、侵权甚至违法犯罪等诸多法律风险
        网络语境下使用表情符号需谨慎
        对于表明态度的关键信息应尽量使用文字形式进行表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