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留法学人畅谈“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3-11-07 08:52:30


        新华网巴黎10月5日电(记者郑斌 应强)“留学人员最初可能都有一个‘外国梦’,但最终会发现自己的‘外国梦’终究要回到‘中国梦’上来,那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全法学联主席张悦在巴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5日举行留法学人“中国梦”座谈会上这样说。

            当天,12名留法学者学生代表聚集一堂,就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触畅所欲言。他们当中既有公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生,有目前仍在读,也有毕业多年已在法国工作的,虽然学科不同,但都是清一色的博士,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

            “我的中国梦,是希望中国的机器人技术能够进一步向高端发展,希望中国的机器人能屹立于世界机器人的舞台,成为世界一流机器人,销往世界各地”,巴黎六大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后刘铭星说。不到30岁的刘铭星的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控制。

            “中国梦对于我来说就是成为中法教育及科技交流的桥梁,实现大家共赢。每个人的梦想意义可能有限,但是如果大家都有共同的梦想,宏观上可能产生重大意义,国家实现复兴指日可待”,“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赵巍胜博士说。

            八零年出生的赵巍胜从2004年起参与及主持的法国政府及欧盟科研项目直接经费总额超过1200万欧元,2012年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开源自旋电子模型库,目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教授、博导,负责筹建自旋电子交叉学科中心。

            “我的梦想是成为我国着名的人权法学家。我相信中国会坚定且自信地开拓出一条适合中国司法体系、回应中国民众实际需求的中国人权法律化之路”,全法学联副主席、全法博联主席张茜在法国研习人权法已经是第七个年头,现在经常在各种场合用外国人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介绍中国人权法学的情况。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内涵。她既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就有责任来承载她、实现她。我们旅法华人也一定会做好我自己、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携手向这个目标迈进”,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龚笃晟说。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追求梦想。中国梦应当扎根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中国梦包含若干世界公认的进步价值,引领世界未来发展潮流”,研究“法国史”的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杨光对中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梦”和“法国梦”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海归创业是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之一。创业是个人能力的价值体现,把在海外的经历和经验在中国应用与发挥,从而获得物质财富和成功的快乐,实现个人的中国梦。另一方面,把海外先进的技术或者管理观念带回中国,也是为实现强国梦添砖加瓦”,法国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会长李天伦说。

            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马燕生公参主持了座谈会。中国驻法国使馆临时代办邓励认真听取发言,不时插话与代表交流。他鼓励留法学人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